查看原文
其他

闲谈公益,乱侃慈善 | 主编再续《微言集》

张以勋 公益慈善论坛 2022-03-21

作者:张以勋,公益慈善论坛创始人、主编,资深素食者。

每天打理这个公众号,对着电脑忙忙碌碌,几乎可以说生活即是工作,工作即是生活。微信朋友圈的主旋律也始终是公益,除了转发文章,偶尔也会记录下一时的感悟与思考,略作整理后分享如下,不妥之处还请各位伙伴批评指正。


江歌案发生后,很多人因为恐惧陷入特别矛盾的心理状态:他们一边谴责刘鑫、可怜江歌,说做人一定要善良,不能忘恩负义、见死不救;一边又教育自己的孩子千万别太善良,遇到危险要学刘鑫,别学江歌。然而,行善不可丧志,我们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,但善良的人更需要智慧,因为善良的人正从事着世间最伟大又最危险的工作。


最近有媒体接“冰花男孩”到北京“圆梦”,公益圈不少人站出来表示反对,表达了各种担忧。然而,我想媒体的这种“好心”很可能就是跟公益组织学的。普天之下,数十年来,把穷孩子们接到城市“圆梦”,体验城市生活,游览各色景点,希望他们长见识、开眼界,正是许多公益组织喜欢干的事情。

当然,在公益圈司空见惯的事情,不一定就是对的。古人说一日三省,别等到媒体做了同样的事情,才突然觉得哪里不对。


从慈善的本意及传播伦理的角度看,一帮人扯着旗子、横幅,拉着受助人合影的照片,受助者往往是不开心的、拘谨的,或者表情是不自然的、僵硬的,这跟旁边爱心人士们的喜笑颜开形成了鲜明对比。设身处地的想,谁乐意成为他人作秀的道具呢?这种忽略了受助者感受,不自然的、刻意摆拍的照片,除了让人反感,传播效果差,更是不尊重受助者的证据。

如果再随意把这些照片发到朋友圈、公众号上传播,却未经人家的同意或监护人的自愿授权,牺牲了受助人的隐私和尊严来证明自己做了些事,希望爱心人士们捐款捐物去帮助他们,岂不是很虚伪?

>>>献爱心、拍照片、发微信时,请别忽视受助人的感受


人们常说:“帮助别人,快乐自己”。这句话跟“予人玫瑰,手留余香”一样,重点当然是在“帮助别人”上面,快乐不过是副产品罢了。

但是据我观察,有些人把这话挂在嘴边时,其实并不关心究竟有没有真正帮到别人。他们自己感到快乐,被自己感动,最好也得到别人的赞扬,就够了。


以前经常问:你们基金会是公募还是非公募的?

在《慈善法》中,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定,这就意味着有些基金会(社会团体、社会服务机构)可能没有意愿或不符合相关条件没有被认定为慈善组织。加上现在各地的慈善组织认定工作推进有快有慢,许多社会组织的身份有点不明朗,所以现在及以后可能得这样问:

你们基金会是慈善组织还是非慈善组织?

因为不是所有的基金会都是慈善组织,也不是所有的慈善组织都是基金会,但实际上都是从事慈善事业的,即尽管业务相同,身份或资质却可能不同。另外,根据相关政策,认定为慈善组织的基金会和未认定为慈善组织的基金会,在募捐权限、税收减免等方面的待遇也是不同的。


缘起于政府与市场失灵的NGO,其使命本是解决政府和市场制造或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,满足政府和市场未能满足的社会需求,但如果NGO开始努力让自己成为二政府或企业,逻辑上是不是有点问题?

如果某个社会问题是政府或企业自己就能解决的,那相关的NGO是不是该考虑关门或改做别的业务了?但为啥很多NGO觉得自己应该转型为社会企业,然后用市场的方式去解决社会问题呢?NGO就不能坚持做政府和市场不想做和做不好的事情吗?

而且,为什么那么多人把社会企业理解为公益/慈善+商业呢?社会企业就是商业,跟公益/慈善有什么关系?

社会企业不是公益,更不是慈善好伐?人家就是偏好解决社会问题的商业罢了!别以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都是公益啊~

据我观察,不少公益组织因为专业能力不足导致筹款难,为缓解由此引发的焦虑心理,摆脱生存与发展困境,于是不少人就寄望于社会企业,想着社会企业赚钱比公益组织筹款容易多了,却不记得自己并非商业奇才~;另有一些人则“利欲熏心”,利用99公益日刷单、套捐、抄袭等非正义方式来“创收”。也许进账增加了一些,但初心或正义呢?不是忘了就是丢了!


传说中,公益圈有这么几个“元年”:

2008年,中国公益元年

2011年,中国民间公益元年、微公益元年

2013年,公益广告元年

2015,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元年

2016年,互联网公益元年、慈善法元年、慈善信托元年

2017年,中国志愿服务制度化元年

2018年,猜猜会是什么年?


99公益日办了三届,既是业界盛事,也是舆论焦点。有欢喜,自然也有不满。从草根的角度,骂腾讯,骂大基金会,自然很容易,难的是自我检视与自我提升,避开“我弱我有理”的思维陷阱。


虽说个人求助行为不属于慈善范畴,但其引发的诈捐、骗捐事件常见诸媒体,却使许多人对慈善事业失去信心,甚至怪罪于慈善组织。因为不信任慈善组织,不希望自己的捐款被用作管理费,所以更喜欢直接捐钱给受助者个人,但对受助者的真实需求和获得的捐款数量及用途又难以有效监督,导致诈捐、骗捐时有发生,而骗捐者的欺诈行为同时又很少受到法律制裁。这显然是一个恶性循环。


有一种观点认为:

只有无偿帮助他人的志愿服务才算公益。

收费的?不算!

领工资的?不算!

帮助动物的?不算!

所以——

免费的才是公益,收费的不是。

公益就是无私奉献,你们领工资的不能说自己在做公益。

人都不爱,竟然跑去爱动物?(自己国家还有那么多穷人,居然捐钱给国外?)真虚伪!

——公益到底是啥?你想清楚了吗?


有说商业属于公益,而且是最大的公益;也有说政府提供的公共交通等社会公共服务是公益,发低保等社会福利是慈善,甚至觉得可调节贫富分化的税收是真正有效的慈善!你们可牛了,公益慈善都当便利贴、大箩筐使了~

“商业是最大的公益”,这句话如果是商人说出来,是傲慢;如果是公益人说出来,是自卑;如果是商业和公益经验都不足的人说出来,是人云亦云。


许多公众对公益慈善的理解,无非是捐钱和扶贫济困,对于捐钱之外的参与方式以及更专业的行动模式则缺少了解。而这也符合当下中国公益组织的主流方向,一方面志愿服务的浅层化让参与者们越来越没有成就感,另一方面困境群体救助大行其道(这类项目在99公益日的筹款效率和成绩也是惊人的),大量捐款投向医疗和教育领域,但在解决根源性的社会问题、公众倡导和政策倡导、文化研究方面的努力和尝试则艰难得多,其它非救助类的项目除非抓住了社会痛点,或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或创新性,否则难以吸引社会关注得到资源支持。


参与公益或慈善事业,个人和机构都可以是主体,个人可以通过捐赠、志愿服务以及其他方式参与,自行承担经济等成本;机构则通过聘用的专业人员来做事,为实现机构的使命服务,所需经费也是以机构名义筹集的,其全职人员的工作是职业行为,和教师、律师等职业一样可领取薪酬,只不过机构的业务是环保、助学等公益慈善事业,所以本不需要实现财务自由之后再来从事。

当下,许多人却经常将个人公益和职业公益混为一谈,牵扯不清,以前者的道德诉求评判后者,将公益等同于免费、无偿和无私奉献,忽视二者在专业度、深度以及规模、效率等层面的差异,以至于出现反对职业公益人领工资的言论。


因为新闻通常都是小概率事件,所以若有人通过读到的几篇新闻去评价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(比如公益界),往往是片面的。而许多人对公益界的印象,更是来自机构丑闻、诈骗等负面事件的报道,于是觉得公益组织不可信任,公益界骗子横行,捐款都会被贪污而不会用在弱势者身上。但是若有较多机会参与其中,有了足够的体验,之前的偏见往往会消退,转为积极的认知和支持。


都说傻子太多,骗子都不够用,但实际上参与善心汇、五行币等骗局的人百分百都是觉得自己很聪明,能够抓住轻松赚钱的机会,不相信不参与的才是傻子。善心汇、五行币做不下去了,他们就会转战到新的平台继续发财。归根结底,是他们太贪婪了。

即便头目已经被法办了,善心汇之流的余孽仍然不甘心,至今还会来公众号后台叫骂,威胁。真是可怜又可悲。


提醒一句,前些天抵制圣诞节的所有人,你们就不要过元旦了,更不要讲元旦快乐、新年快乐什么的,我会笑话你们的~毕竟公历元旦和圣诞节一样也是洋人那里来的,2018年是从基督教的耶稣出生那年开始算的……

除了基督徒,其他中国人过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圣诞节,而是商家包装起来的假圣诞节——购物节、玩乐节。这也就算了,但一帮人跑出来抵制起圣诞节,甚至学校发文禁止学生过圣诞节,目的竟然是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!过去几十年没人过圣诞节的时候,传统文化在哪儿呢?

拒过洋节就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?那更是笑话。你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吸收融合了多少外来文化才变得博大精深吗?

真要复兴传统文化,多想想那些前人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怎么被丢掉的吧?别再重蹈覆辙。


为什么行善要及时?因为人生无常啊!


有些人,读了许多鸡汤文,也听人讲了那么多的道理,却仍然迷茫不已,烦恼太多,简直没法过好自己的人生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别人说的是道理,自己做才是真理啊!这才叫“知行合一”!要不然呢,自古三岁小儿懂的道理,七十老儿都做不到!


人们为什么说“好人不长命”?我想原因大概是好人看到有人身陷困境就想办法去帮助,看到坏人做坏事就要去阻止,看到不公正、不平等的现象就想去改变,不然他的良心会很痛,所以也就很难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,严重一点就是好人不长命(长期劳累身体多病,常临险境,或被恶人所害)。尽管如此,我们仍然要努力做个好人!


经常有人说女人要旺夫,厌恶“克夫”的女人。但为何没人说男人要旺妻,也不去谴责“克妻”的男人?


我不鼓励女权主义,我希望男女平等。——在一篇文章看到这么莫名其妙的一句话。女权主义就是在主张男女平等啊,只要一个人认同男女平等,TA就是女权主义者。之所以某些人有意与女权主义划清界线,大多是因为女权主义被污名化,误以为女权主义是主张女性压迫或歧视男性。女权主义既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男性,既拯救女性当然也拯救男性。拥有男权思想违背两性平等原则者,男女都有可能。


《由志愿者担任义工……》某报新闻标题如是说。记得有组织叫XXX志愿者义工联合会。我就想问:志愿者和义工的区别是啥?


许多流传好多年的谣言背后,是一颗颗没有智慧的爱心。——不想动脑筋,动动手指百度一下也行啊!


一些公益机构的公号经常从公益慈善论坛转文章,但我发现他们经常故意漏掉我已经注明的原文作者和来源,看来他们很享受抄袭的感觉,忘记公益到底是干什么的~

以后见到这样的,记得要举报哦!


主编原创《微言集》系列:


聪明干公益,有效做慈善!

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益慈善论坛(微信号:loongzone2006),一起学行善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